發表文章

不是故意的,但我把自己摺疊起來了──2025年秋季工作坊

圖片
不是故意的 但我 把自己 摺疊起來了 許多秘密與 笑淚傷甜 結晶成寶石 在褶層內裡 靜靜發光 我想 尋著光 我想 尋著自己 ✦   ✦   ✦    像瞇著眼睛尋找夜空裡的星星,我們輕輕地讓耳朵貼向自己的心。 像深入地心的探險,我們好奇地探勘內在的地質層。 寫作是為了梳開糾結,釋放苦痛,也是為了細嚐甜蜜,編織自由。 寫作使我們思考得深入,感受得真實。它把話語權還給自己(如果還不存在,就創造出來),把意義的來源栽種在自己裡面。讓覺知生長,而自我的樣貌將由悄悄結成的智慧來播種,在行動中茁壯。 寫作是一趟又一趟迷人的旅行,出發是為了遇見自己。聆聽自己。理解自己。進而珍愛,疼惜,呵護,養育。 來吧,我們一起,練習成為自己的知音。 ✦ 時間與地點 ✦ 班次一_週末兩日實體工作坊 ⊹日期:2025/9/6(六)~9/7(日) ⊹時間:09:00-12:00,14:00-17:00。兩日共十二小時。 ⊹地點:小沐屋書店(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73號,距離潮州火車站步行15分鐘可達) ⊹費用:新生3800元,舊生3500元。 班次二_帶狀八週線上工作坊_週四晚上 ⊹日期:2025/9/18~11/13,每週四晚上。10/16休息一次。 ⊹時間:19:00-21:30。八次共20小時。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室。 ⊹費用:新生4800元,舊生4500元。 班次三_帶狀八週線上工作坊_週五早上 ⊹日期:2025/9/19~11/14,每週五早上。10/17休息一次。 ⊹時間:10:00-12:30。八次共20小時。 ⊹地點:google meet 線上會議室。 ⊹費用:新生4800元,舊生4500元。 ✦ 我們會探索什麼? ✦ 我們探索的範疇涵括全部的自己。 在面向上,包含思想,情緒,感受,經驗,認知,想像,處境。 在時間上,包含過去,現在,未來。 在空間上,包含自己的房間,家,職場,學校,社會,土地,海洋,(地獄或天堂)。 在關係種類上,包含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無數難以明確指稱的感情。 簡而言之,各式各樣的生命經驗,都可能在寫作當中流動到筆下,重新被自己體驗一次。請放鬆地帶著自己前來即可,我們的意願與意識將促使一切如其所是地發生,以此時此刻自身所需要的形式。 ✦ 這聽起來好抽象,實際上會怎麼進行? ✦ 我們會表達,會聆聽...

不控制

圖片
最近的寫作可以說是幾近盲目的。 筆桿一直搖動著,身心也都投入其中, 但是我經常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關於「不控制」,我本來以為自己已經深有體會。 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不控制地去寫,往往會將自己帶入更深層、 更開闊的覺知之中,從而體會到內心的柔軟與視野拓寬之後的智慧。 這時候的自我,感覺起來像是流經、滴落、滲透了層層植被、 土壤與地質的水。從天空降落的雨水, 吸附了空氣裡的諸多物質與氣味,在地表潺潺流動過些許距離, 將污濁與穢物都纏捲進自身,然後再下滲,進入草地的細胞之中, 土壤的間隙裡,流經蚯蚓的體表,石頭的裂縫,這樣層層淅透, 終至成為蘊藏著深度的潔淨,在無人可見的地下深處,豐沛流淌, 一滴一滴匯聚成大河,每一個水分子都全心而雀躍地跳動著, 這條大河便這樣行進出自己的路徑。 這是我所知的智慧,是我所知的柔軟。 在長期的心靈寫作中逐次提煉、沉澱而成。 然而最近的不控制,像一條盲蛇,在潛意識裡亂竄。亂是我的形容, 是我自己被文字事後引發的感受,其實這條蛇牠並不亂, 牠清楚得很,關於自己要走到哪裡,為什麼要這樣爬行, 為什麼是此時此刻,為什麼是這樣的姿勢態度與力道, 我想牠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是我通通未能明瞭, 因而感覺好似被擺佈。這種無能為力、無法預知的狀態, 被我稱之為亂。至此,我對「不控制」有了新的體驗。 這種一邊感覺盲目, 又一邊被這樣的盲目引領至前所未見的清醒之地的感覺,很新, 且疑似每日吃光我的體力。我在筆記本裡一再撞見陌生的自己, 每天的書寫都像被發射到無人知曉的星球去旅行, 舉目所見的景象只能說是怪異,或許雄偉,或許深沉,或許瑰麗, 可是皆是異境。我不得不在把這些景象認作自身的一部分之後, 詫異地想著,不,這不是我。我不是自己的造物主。造物的是誰呢? 於是,我有了一個新的認知空間, 得以追尋在我的內在打造出這般異世界地景的原力。 於是,我再度認知到,我是一名人類, 我的經驗與認識大量經由在我自身之外的人群形塑。 我看見自己活在他們之中,看見他們的手如何伸進我的大腦, 他們的言語如何雕鑿、爆破我的心, 他們的眼神如何牽制著我的脊椎,他們的愛與恨如何搶走我的靈魂。 我看見了這些。 在我體內遊走的盲蛇,把這些風景像在巨巖體內開挖隧道那般, 一幕幕,一聲聲,送到了我的覺知裡。 多麼妙異呢?怎麼會,原來要閉著眼睛才看得見。 原來要先拋棄部份已知的自己,開展新生命所需...

心靈寫作工作坊|2025年夏季|招生中。

圖片
我想聽到心靈嘎吱作響的聲音。 想感覺到內在的震動。 某處長久以來穩定不動的版塊,因為我的注視、觸摸而邁入甦醒之境,與意識展開對話之時。 內在的神,輕輕張開了眼睛。睫毛眨呀眨,搧起了一陣風。 風吹過我的覺知,告訴我,我醒著。 我想深吸一口氣,潛泳進內在深處,喚作「自我」的所在。 那座經常變動不居、躲躲藏藏、神秘難測的深潭。 水很深,時而混濁,時而清澈。時而狂亂,時而寧靜。 我需要水壓貼著肌膚,貼著眼球,貼著閉氣的鼻腔。 處在這座深潭的正中央,聆聽透過水聲傳來的心跳,感覺自己是自己的全世界。 奧秘將我包圍。 我想與自己合一。 如此,才能進一步與我愛的人、我愛的世界合一。 有時候這很難。 心裡的隔閡像一座高牆,阻擋著前往親密和自由的道路。 我可以選擇拋下所有的挫折沮喪,遠走高飛,把注意力放在外境上。 但我坐下來。就在那堵高牆的牆角下,背倚靠著它。 諦聽。 聽空白。聽凝滯。聽困惑。也聽不安。 我讓自己像溪水一樣,枯竭了便耐受著乾旱,豐沛時歡快流淌。 牆慢慢變矮,變軟。 牆慢慢成為我的一部分。 我想愛。 以自己真實的樣貌去愛。 愛涉及廣大複雜的挑戰。 第一步是認識。邊跟自己的偏見工作,邊獲取盡可能貼近實貌的認識。 第二步是接納。擴大自己的邊界會引發劇烈的陣痛,但開闊與柔軟是報償。 第三步是轉化。內在或許發生了小小的死亡,大大的重生。孕育生死的,是自己,也是曾經相遇的所有人。 愛是雜草,是蕈菇,是晨露,是月光,是蚯蚓,是甲蟲。 愛是足跡,是落下的花瓣腐爛在土裡成了新肥。 愛在我們成為自己的路上,一路相隨。 ︙︙︙︙︙︙︙︙︙︙︙︙︙︙︙︙︙︙ ⸬▞ 心靈寫作工作坊,邀請你一起來聆聽自己 ▚⸬ 詳情與報名:https://forms.gle/8BkvXSANuHJB3mNv6

|植生:Plant Your Life|2025春季。心靈寫作工作坊|招生中。

圖片
  寒冷的冬天來到尾聲。我們將在春天來臨時,在天空之下、土壤之上、植生之間,相聚寫作。 或者,在自身的私密空間中,與同樣投身寫作中的朋友們在網路上相連,書寫生命當下的種種情感與思緒。 歡迎你來。我們一起走向存在的深處,探索其中的奧秘。 海報照片:由果然紅農藝生活提供。(背景是農場主人羅元鴻創造的地景藝術,自然農法種植的稻米採收後,將稻稈鋪設成樸門永續設計系統中的鎖眼菜園,美觀之餘,稻稈亦有防止土壤中水份蒸散的效用,可於其上種植蔬菜。 ---- 這一期的寫作課,在時程長短與進行場域上,各有不同的選擇。 首先在2/28-3/1登場的,是在戶外進行的兩日實體工作坊。 在美濃好朋友「果然紅農藝生活」的邀請下,今年度我們想嘗試一件好玩的事。 在2025年的四季裡,春、夏、秋、冬,每三個月一次,我們回到果然紅自然農園裡,置身其中,在大地上行動,然後盡情地投入寫作。同時也恣意地感受,自然在環境裡施展的魔法,在不同的季節裡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這個二月底,當春天來臨時,我們先在農園裡植生。到了冬季,或許就能體會到,自己如何成為自然魔法的一部分──那新生成的地景,與春天時你的想像,有哪些部分疊合,哪些部分岔出了意料之外的枝枒? 在這系列的四場工作坊當中,我們藉由與自然互動的身體經驗,來開啟某些未曾被你觸及的覺知,然後在寫作中探索看看,一直以來,生命的這片沃土與自己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呢? ---- 接著將於三月中旬起跑的,是每年都固定會有的帶狀八週工作坊。 與兩日工作坊密集進行的形式不同,帶狀工作坊能讓寫作在日常生活的行進中踏實地陪伴著自己。 這次的帶狀工作坊,我想提供線上課與實體課兩種選擇。 線上課有它很獨特的魅力,相信參加過的朋友都曾體會過,面對著螢幕在熱切地書寫、親密地聆聽之中度過兩個多小時後,離線回到獨自一人的狀態裡,意識又重新進入平日的生活空間當中時,那種時空與自我都發生了微妙的質變的感覺。更迷人的是,線上課總能讓你覺察到,原來人與人的交會真的可以超脫形體,跨越空間的侷限,那麼真切具體地觸動到自己的心。 那麼,實體課的魅力是什麼呢? 大概,是體溫,是聲音裡細微的顫抖,是數位訊號還尚未能精確捕捉傳遞的某種眼神,是親身相聚在同一個空間裡那種原始的熱度吧。 把某些時刻觸及的某個自我,以及赤裸坦露、毫不修飾地與他人互動的那些粗顆粒時光,封存在寫作發生的那個空間當中。移動前往教室...

什麼是心靈寫作?工作坊如何進行?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呢?

圖片
  ☘  心 靈寫作和一般的寫作方式有什麼不一樣?  ☘ 我們在從小學起的語文教育過程中所習得的「作文」,以及進入高等教育或職場後較常使用的、具有特定目的或溝通對象的寫作方式,通常會要求文章的結構、文句間的邏輯、文辭上的修飾。 心靈寫作則是鼓勵我們將這些做法都先放到一邊,以不停筆、不控制的方式,全然地投入到當下的念頭與情感之中,純粹只是去寫。比起「寫出了什麼樣的文字」,心靈寫作更關心「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比起「這樣寫得好不好」,心靈寫作更著重「我找到我真實的聲音了嗎?」。這是一套簡便易行又強而有力的方法,讓寫作者能回到內在的核心,亦即念頭與情感的起源處,也是靈感和生命力的源頭。 這樣的方法來自猶太裔的美國作家娜妲莉.高柏,她在《心靈寫作》(此為台灣中譯本的書名,原名為Writing down the bones)一書中首度介紹了這樣的寫作方式,並分享她在自身練習與教學中的種種收穫和發現。這本書相當好看,從頭到尾都洋溢著豐沛的靈感,以及對人如何感知自我與世界的好奇探索,也有著寫作上的指引。若想初步了解心靈寫作,是很好的入門書。 ☘  心靈寫作能帶給我什麼?  ☘ 心靈寫作鼓勵我們不斷練習「放鬆控制」,使心智漸漸找回「專注地感知」的能力,並對生命經驗進行「深刻地觀看」。 在這樣的練習歷程裡,我們有機會和自己變得親密,更整全地認識存在的種種面向,並因為深入地理解與接納,而變得自由。 同時,也將因為放鬆了控制,釋放出深藏體內的創意,而在生活中得到新的活力。 此外,「在團體中寫作」這項行動,也形塑了一個練習的場域:當你需要與願意,可以選擇袒露自我,藉由他人的在場,找回自己真實的聲音;在聆聽他者的過程中,學習探索界線、正視人的多元性。 這些過程與自身的柔軟與喜悅息息相關。 最後,如果你會對自己「能否表現得夠好」感到擔憂,請放心,參與心靈寫作工作坊,沒有文筆好、壞的問題,在這裡我們重視的是真實。只要你有意願進行練習,而且會寫字,就可以開始了。 ☘  工作坊進行方式  ☘ 在課程中,每位參與者將經歷談話、聆聽、寫作、讀出自己練習的內容、討論......等過程。 有時候我們會搭配身體覺察的小練習,也可能一起讀一篇文章,交流一下彼此的觀察與發現。 寫作練習開始前會視情況提供引導(但無論引導的內容為何,在心靈寫作中最重...

學員回饋,2024年版。

圖片
這些,是情書。深深打動我心的情書。 ---- 給芫品的。 我喜歡妳的課 最初,只是因為好像許久都無法好好將自己的心情,以正確的描述方式抒發出來。想藉著所謂的「心靈寫作」課程,看看能否再將自己導回那個十幾年前最喜歡寫作的自己。 沒想到,從第一堂課,就開始像是震撼教育一般,隨著每堂的主題不同,毫無察覺地,竟打開了真實探索自己的歷程。 也在課程裡認真安心地檢視自己,也感謝同學們不吝分享著屬於她們自己不同階段的深入搜尋,同時給予我看待不同人生經驗的省思。 (有時候,反而能學習到同件事但卻是另一種新鮮的人生看法。) 原來不單純只是書寫而已,也不單純只是檢視自己而已,而是一場願意卸下所有偽裝,願意真誠地面對自己(其實不是面對同學或者芫品),願意坦白地替自己給一個全然安心釋放且放置的時間與空間,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能抓到自己的眼前,溫柔地看顧著,從髮絲、皮膚逐一移動到腳指頭。 當然,也會從妳的左心室到右心房,在妳心的每個房間裡,都好好打掃與整理一番。 沒有任何指令,就在第一堂課啟動之後,神奇的魔法變彈指之間,自己都變得好自動自發。替自己找到源頭而開始、也會替同學們歡呼她們的發現! 這是黏著血肉、與神經系統一起連動的課程。 不是浮誇的形容,需要親自體驗才會懂得;因為每一個人在課堂裡、在課程畢業後、都有超乎自己預期的獲得;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同;而這是透過芫品的心靈寫作課程的設計與帶領,而讓學生們能真實握在手心裡的美好。 (來自親愛的F) ---- 第一次參加心靈寫作班,跟想像的體驗不一樣的體會。同時也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得着。 這個是就像心深潛進自己的內心,把心中所想誠實地寫出來。突然要自己很多不知道的想法。讓內心有個窗口能渲之於口。 在聆聽別人故事的時候,有一探別人內心的機會。用寫作作為窗口,了解更多不同的看法與風景。 (來自親愛的M) ---- 芫品的寫作課。可以帶著很輕鬆的心情出現。 我一直覺得很像是報名跟團,只要人出現就好。然後放心地跟著他,他會帶我們去沒看過的地方。 環遊世界,我們各自的內心世界。然後也看看他人的世界,進而看見自己更多。 它就像是粒子的碰撞,每一秒都在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其實就只是在寫作,寫字,然後讀出來。講得像是賣藥一樣。 不控制,心法就是不控制吧。不控制所以聽見自己的聲音。不控制所以發現新的自己。 不控制所以寫出許多沒看過的文字。不控制所以可以一個人去旅行。...

是什麼,謎住了你?

圖片
正午,我趴在溫潤的木頭桌板上,散焦地感受著十字紋老玻璃暈開的陽光。忽然間一個念頭掠過腦海:「以前,我總是羨慕別人,聆聽內心的聲音、釋放生命的熱情那樣,全心全意地活著。不知不覺間,現在我好像也活在這裡面了。」 大約十年前,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身處陌生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疏離的情感關係之中,過往用來安頓自我的種種憑藉全數失效。我找到Brene Brown寫的《脆弱的勇氣》,像攀上浮木那樣讀著。書中一句簡明扼要的話,卻是她進行了大量訪談與研究後才發現與確認的:「那些全心全意活著的人,與家庭背景、性別、學歷、收入、職業、社會地位等皆無關。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相信自己值得。」(非原句引用,只是憑著我的印象來說) 讀到這句話時,我覺得好震撼。我恐怕一直都是用一種「努力讓自己變得值得」的態度在活著、在爭取與追求我渴望的一切。但即使得到想要的了,我不快樂、感覺空虛、疲憊已極。還不到三十歲,我已經不知道如何懷抱熱情持續活下去。我從沒想過,原來決定是否值得的,根本不是別人、不在外面,而是我自己。那最關鍵的態度,就在我裡面。 但是,我到底要怎麼相信我值得?當時,「相信」這種態度,以及「值得」這種感覺,對我來說都遙遠得像人煙罕至的大荒漠。這兩個詞聽起來很正向、很美好,但跟我根本不在同一個國度。 我不知道如何聽從我的心,只懂得用以前受教育學來的思考分析來設法捕捉這些詞彙的定義。想當然爾,這樣不會有任何進展。後來,我的生命中發生一些荒謬的悲劇(荒謬是後設的視角,當下我自然是悲痛絕望到不行),把我原先賴以維持安全感的工具毫不留情地一一擊毀。這些工具確實虛有其表,經不起考驗。而後,我才漸漸在幾近赤裸的狀態中,慢慢學會仰賴自己的心。先是心,後是身。先是人,後是更廣大的存有。 所以,什麼是相信?什麼是值得? 怎麼樣才能真的去相信?怎麼樣可以發自內心、確切地感受到自己值得?不依附外在條件? 這些提問包含著極為廣大的內在世界。感受的,行為的,思考的,這些不同的自我面向,都涵納在其中。也因而,在試著尋求謎底的過程中,你得以好好感知、好好享有自己的存在。 這比什麼都迷人,比什麼都豐富,也比什麼都值得。儘管,可能會受苦,可能會害怕,可能會迷失,但是在這種種歷程中,活著的感覺也將活生生地在體內綻放開來。 活著呀。 活著不正是會有各式各樣的滋味嗎? 活著,正是覺得值得的來源。 敢於活著,正是信心的來源。 生命應答著...